第六百二十八章湖湘三子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六百二十八章 湖湘三子
然而,舊人的離去並不會因為感嘆而停止,就在阮元歸京之後兩天,一封訃告便送到了蝶夢園中。盧坤終因久病不治,於一個月前在廣州督院病逝,阮元看到盧坤死訊,也不禁難過了半日。
當然,入京為官的日子,也並非只有舊人別離之苦。這一日阮元也收到了湖湘會館送來一封書信,上面言及陶澍在江寧已經聽聞阮元興學之功,同樣認為當世書院大多拘泥於科舉之學,無益實用,希望在江寧興辦全新的書院。正好俞正燮也已經進入了陶澍幕府,是以陶澍一邊請俞正燮南下杭州,考察詁經精舍,一邊陶澍也囑托已然入京趕考的左宗棠與胡林翼,向阮元致信求教學海堂定制之事。阮元對左胡二人印象自也不錯,想著若是能指點二人一二,或許江寧也會建立與學海堂一樣的書院,便即答允了二人之請。
只是回想著二人書信中的部分言語,阮元卻也有些莞爾,見到左胡二人之後,阮元便也向二人說道:“季高、潤芝,你二人受陶總制之托,來問我學海堂定制之事,我看來自然欣喜,只是你們書信之內所言,有許多並非實情啊?你們先是寫到,詁經精舍垂列杭州三十餘年,可我離任浙江巡撫之後,詁經精舍一度停辦了二十年,還是海帆中丞替我重建,方有了今日精舍。學海堂呢?按你們書信之語,就只是學習訓詁考據的地方嗎?我在學海堂設有專課之制,經史詩文皆可研習,天算地理之道,若是感興趣的,自也可以向學長求教,若是你們只把學海堂看做專研訓詁考據的地方,那你們真是小看了學海堂啊?”
“阮中堂見諒,我二人俱是湖湘出身,考中舉人以後便即北上,是以粵東之事,我二人並不清楚。想著中堂所建書院應是如此,我們便這般在書信中寫上了。如今聽中堂賜教,方知學海堂另有天地,是我二人孤陋寡聞了。”左宗棠也向阮元致歉道。
“應是如此,便是如此嗎?也是我念著你二人終是為了陶總制興學一事來信問我,若是我的學生給我寫這種錯誤百出的書信,我早就把他拒之門外了。”阮元自然對於自己辦學一事頗為自得,不願二人出現事實錯誤,想到這裏,卻也向二人問道:“不過我看你們,倒是覺得你二人早有預料,無論這書信中內容是否有誤,這一趟我都回來的,你們倒是很相信我嘛?”
“阮中堂,實不相瞞,咱們這湖湘會館之內,如今還有個同鄉入京應考的舉人,是我們將中堂樣貌告知於他,他方才告訴我們,中堂從面相上看,就是愛惜後學,樂於提拔後進之人,所以即便我們跟中堂只是一面之緣,中堂也會再來見我們一次的。”胡林翼這時卻向阮元笑道,一邊說著,一邊也向後院招呼道:“伯涵,你也別在那邊背書了,快些過來,你也來見見阮中堂吧。”
過得半晌,阮元只聽得腳步聲響,一個年輕人已經走到了院門之前,向阮元拜道:“見過阮中堂,後學湘鄉曾子城,草字伯涵,今日能親眼得見阮中堂之面,實是後學之幸。”
“那邊那位舉人,是叫……曾子城嗎?”阮元看向那曾子城時,卻也隱隱有些詫異,眼看此人樣貌,確實與常人大異,雙目做三角之狀,棱角分明,神態頗為質樸,可雙目之中,卻漸有精光泛出,想來別有一番精明。面前的左宗棠是沈穩之餘,兼有幾分傲氣,胡林翼神采過人,卻也頗具才氣,二人氣度,已是當世青年舉人中所罕見,這曾子城之狀卻又與二人不同,甚至隱約之間,阮元竟然多了一個念頭,或許左宗棠和胡林翼,日後在這曾子城面前,也只得甘居僚屬罷了。
“你且過來,聽他二人方才之言,你是……聽他們講過面相之後,方才以為我能夠前來?這般異能,我為官快五十年了,還是第一次見到呢。”阮元看著面前這個年輕人,似乎也不敢相信真的有人可以憑借所謂面相,便即斷定他人行止。
“回阮中堂,後學也不過是胡亂揣測罷了,只是……”那曾子城看到阮元真實樣貌,卻也多了幾分羨慕之情,向阮元道:“後學今日得見阮中堂真容,實乃不勝之喜。中堂是至福之人,一生皆可安享太平,即便偶有兵禍,中堂亦能避而去之。朝廷能以中堂為宰相,足見朝廷有得人之明。”
這番話說得出來,阮元確也有些訝異,因為上一個能夠說他“有福”的人,正是四十五年前的乾隆。
“是嗎,看你樣子,確也不似作偽。所以,你也是江寧陶總制下屬的幕僚,和他二人一並前來京城參加明年會試,是嗎?”阮元也向曾子城問道。
“阮中堂,伯涵就是湘鄉的一個普通舉人,家裏幾代務農,方出了他父親一個秀才,後來又有了餘錢供他讀書,我們也是上一次會試同住湖湘會館,方才認識的。”胡林翼也向阮元解釋道,只是看著曾子城模樣,胡林翼卻也有些好笑,不由得向他打趣道:“不過伯涵啊,看你這背書的樣子,我倒是納悶了,你說你這看面相,看一個準一個,你應該很聰明才對啊?怎麽轉過年就要考試了,你卻還在這裏背書呢?這些東西對於你而言,應該早就滾瓜爛熟了才是啊?”
“這……潤芝兄,我……我不是怕自己記不住嘛?”曾子城也向胡林翼笑道。
“你這個人啊,我看就是太緊張了,上一次會試方才落第。這再過一個月就是道光十六年了,按我的辦法,早就不讀書了。你那《二十三史》呢?你不是還說每天要讀十頁嗎?你在這兒反反覆覆的背那幾句話,什麽時候有空去看那十頁史書啊?”胡林翼卻是不依不饒,繼續向曾子城問道。
“二十三史?”阮元聽到這幾個字,卻也有了興趣,清代正史素有“二十四史”之名,但其中的《舊五代史》是邵晉涵所輯錄,原本已佚,是以許多書肆售書,便不將《舊五代史》列入,其它各部加在一起,便是二十三史了。念及讀史之事,阮元也向曾子城問道:“二十三史若是完整的一部,少說也要擺滿半個書架啊?你入京趕考,也帶著這些書嗎?”
“回阮中堂,後學……後學確實都帶著。”不想這曾子城對於《二十三史》竟是格外看重,向阮元道:“後學出身務農之家,家裏藏書不多,湖南全省也只有岳麓書院多有藏書,後學先前應舉,也自知讀書太少,不能和江南的同學相比。是以去年落第歸家時,便即在江寧府買下了一套《二十三史》,想著若是每日讀上十頁,定然會有進益,此後再入京城,便也一直帶了過來。”
“每日讀十頁,你這辦法,倒是……”阮元自幼便由父親教授《資治通鑒》,自己對史書也頗有興趣,是以從來不會苛求每日讀書之數,只是隨心所至,若要歇息,便即放上書簽,日後再有閑暇就繼續閱讀,這種每日強行規定讀書頁數之法,雖然也可以使學識日漸增益,卻未免有些苛刻。想著曾子城還要準備會試,便也向他勸道:“伯涵,求學之法,在於不拘一格,你如今在京應舉,行路不便,若是只備下一部《資治通鑒》,也自有十八史之用。還有,潤芝方才說得也對,若是一直背書,未免有些拘執,卻也要旁通各類經典,方能在應舉時從容不迫,你且去尋一部《儀禮》亦或《公羊》再看一看,說不定能夠觸類旁通呢?”
“謝阮中堂賜教,只是……學生所背乃是程朱正註,這《二十三史》亦是高宗皇帝欽定之書,想來還是要先鞏固根基,再行旁征博引,方為讀書正道啊?”曾子城卻有著自己的想法。
“這……”阮元一時卻也無言以對,不知這曾子城為何明明頗具才智,卻一直自我設限,不似自己少年時讀書那般通達。或許確如胡林翼所言,曾子誠出身實屬寒微,不能和江南書香世家相比,而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寒門子弟,步入士林之後,一時間也難以完全融入,是以他們往往會格外標榜最為“正確”的那些觀念,這樣才更容易被士林接受。
“阮中堂,是後學們疏忽了,您看,咱們今日請您前來,本來是為了聽您講論學海堂定制之事的,怎麽伯涵一來,您還跟他聊上了?”這時倒是左宗棠想起了最為關鍵的書院一事,也向曾子城道:“伯涵,你也過來聽聽,阮中堂昔年在廣州建立學海堂,如今仍是學人輩出之地,你不是也想著以後若是有了機會,要回湘鄉也建一所書院嗎?或許你聽了阮中堂之言,還能有些進益呢。”
“好啊,那我就給你們講講學海堂定立章程的事吧。”阮元看著三人都願意聽自己講論學海堂舊事,自也多了幾分興致,便即言道:“學海堂昔年創立,第一件要事便是籌措經費,像學海堂這樣的書院,是我等督撫大吏自創,若是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源,縱使一時興盛,終究不是長久之策。籌措經費主要有兩個辦法,一是大吏募捐,此後交由商人生息。二是籌措學田,以田間地租所入補貼學校開支不足……”
“阮中堂,後學先前聽見一件大事,是有關先前兩廣總督盧敏肅盧大人的,不知中堂可否知悉?”胡林翼聽阮元說起學海堂,卻忽然想起來盧坤,這時他已被道光加賜謚號敏肅,便即向阮元問道。
“不知是哪件事?”阮元也向他問道。
“是……鴉片馳禁之事。”胡林翼見阮元似乎依然不知,便也解釋道:“後學和季高入京之時,便即聽聞兩廣盧敏肅公,病篤之際向皇上上了一份遺折,那上奏中言道,如今鴉片在廣州勢難再禁,是以朝廷最好的辦法,乃是開放鴉片之禁,同時讓海內諸省自行栽種鴉片,抵禦洋煙,不知此事中堂可有耳聞?”
“什麽……馳禁?!厚山他……敏肅公他怎麽會向皇上上奏這樣的事呢?”阮元聽了胡林翼之言,卻也大驚問道:“潤芝,你說的事,我在朝廷之中並無耳聞,而且禁煙的事我也略知一二,敏肅公在廣州的時候,對鴉片一直是嚴加查辦,從不留情的啊?如今他染病故去,卻為何……為何要將自己督粵之時所為,盡數顛倒了呢?”原來,盧坤所上《粵士私議》僅為奏折之中的附片,並不在正文之中,道光看過附片,便即認為所謂馳禁之言,其實只是少數廣東士人的一種私下言論,不成氣候,也無需在意,便即在如常批覆了奏折正文之後,將附片原樣送還盧坤。這一番上疏試探,並未引起道光註意。
“是啊,潤芝,我看阮中堂說得確實不錯,這鴉片煙流毒天下,別說廣州了,就算是那江寧府,就算是這四九城,裏面多少人抽煙抽得連路都走不動了,如此毒物,天下讀書人只恨不能嚴加禁止,卻為何還要馳禁呢?我想,無論敏肅公生前作何念想,總之阮中堂都不知道這件事,那應該是皇上也沒同意,皇上都不同意,這什麽馳禁之言,便即聽聽,也就過去了。”左宗棠聽說阮元並不知盧坤有所謂“馳禁”之言,便即揣測道。
“季高,如今之勢,不是盧敏肅公一人之言可以遏止了,是朝廷之中,我聽說也有人有了馳禁之念,眼看敏肅公上疏無果,或許……或許他們就要聞風而動了!”胡林翼也向各人說道:“前幾日我在茶館裏喝茶,就聽見幾個廣東舉子在一起商量這件事。看樣子,敏肅公的上疏皇上並未公之於天下,可是廣州那邊的風聲,早就到了京城了。他們還說,朝廷裏至少有幾個京卿,是願意支持馳禁之論的,只等時機成熟,他們就會上疏請皇上議決此事。這樣說來,敏肅公有沒有上疏皇上,皇上是何答覆,那都不重要了。阮中堂,朝中竟是何人有此等念想,準備上疏馳禁呢?”
“這……我回京不過數月,馳禁之事,確是不清楚了,可是……”阮元聽著各人說起馳禁之言,心中也自是疑惑重重,鴉片至毒,至少官場之中,當是人所共知,可如今卻有人寧願違背常識,也試圖改變舊有的嚴禁鴉片之令,其中深意,又是如何呢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然而,舊人的離去並不會因為感嘆而停止,就在阮元歸京之後兩天,一封訃告便送到了蝶夢園中。盧坤終因久病不治,於一個月前在廣州督院病逝,阮元看到盧坤死訊,也不禁難過了半日。
當然,入京為官的日子,也並非只有舊人別離之苦。這一日阮元也收到了湖湘會館送來一封書信,上面言及陶澍在江寧已經聽聞阮元興學之功,同樣認為當世書院大多拘泥於科舉之學,無益實用,希望在江寧興辦全新的書院。正好俞正燮也已經進入了陶澍幕府,是以陶澍一邊請俞正燮南下杭州,考察詁經精舍,一邊陶澍也囑托已然入京趕考的左宗棠與胡林翼,向阮元致信求教學海堂定制之事。阮元對左胡二人印象自也不錯,想著若是能指點二人一二,或許江寧也會建立與學海堂一樣的書院,便即答允了二人之請。
只是回想著二人書信中的部分言語,阮元卻也有些莞爾,見到左胡二人之後,阮元便也向二人說道:“季高、潤芝,你二人受陶總制之托,來問我學海堂定制之事,我看來自然欣喜,只是你們書信之內所言,有許多並非實情啊?你們先是寫到,詁經精舍垂列杭州三十餘年,可我離任浙江巡撫之後,詁經精舍一度停辦了二十年,還是海帆中丞替我重建,方有了今日精舍。學海堂呢?按你們書信之語,就只是學習訓詁考據的地方嗎?我在學海堂設有專課之制,經史詩文皆可研習,天算地理之道,若是感興趣的,自也可以向學長求教,若是你們只把學海堂看做專研訓詁考據的地方,那你們真是小看了學海堂啊?”
“阮中堂見諒,我二人俱是湖湘出身,考中舉人以後便即北上,是以粵東之事,我二人並不清楚。想著中堂所建書院應是如此,我們便這般在書信中寫上了。如今聽中堂賜教,方知學海堂另有天地,是我二人孤陋寡聞了。”左宗棠也向阮元致歉道。
“應是如此,便是如此嗎?也是我念著你二人終是為了陶總制興學一事來信問我,若是我的學生給我寫這種錯誤百出的書信,我早就把他拒之門外了。”阮元自然對於自己辦學一事頗為自得,不願二人出現事實錯誤,想到這裏,卻也向二人問道:“不過我看你們,倒是覺得你二人早有預料,無論這書信中內容是否有誤,這一趟我都回來的,你們倒是很相信我嘛?”
“阮中堂,實不相瞞,咱們這湖湘會館之內,如今還有個同鄉入京應考的舉人,是我們將中堂樣貌告知於他,他方才告訴我們,中堂從面相上看,就是愛惜後學,樂於提拔後進之人,所以即便我們跟中堂只是一面之緣,中堂也會再來見我們一次的。”胡林翼這時卻向阮元笑道,一邊說著,一邊也向後院招呼道:“伯涵,你也別在那邊背書了,快些過來,你也來見見阮中堂吧。”
過得半晌,阮元只聽得腳步聲響,一個年輕人已經走到了院門之前,向阮元拜道:“見過阮中堂,後學湘鄉曾子城,草字伯涵,今日能親眼得見阮中堂之面,實是後學之幸。”
“那邊那位舉人,是叫……曾子城嗎?”阮元看向那曾子城時,卻也隱隱有些詫異,眼看此人樣貌,確實與常人大異,雙目做三角之狀,棱角分明,神態頗為質樸,可雙目之中,卻漸有精光泛出,想來別有一番精明。面前的左宗棠是沈穩之餘,兼有幾分傲氣,胡林翼神采過人,卻也頗具才氣,二人氣度,已是當世青年舉人中所罕見,這曾子城之狀卻又與二人不同,甚至隱約之間,阮元竟然多了一個念頭,或許左宗棠和胡林翼,日後在這曾子城面前,也只得甘居僚屬罷了。
“你且過來,聽他二人方才之言,你是……聽他們講過面相之後,方才以為我能夠前來?這般異能,我為官快五十年了,還是第一次見到呢。”阮元看著面前這個年輕人,似乎也不敢相信真的有人可以憑借所謂面相,便即斷定他人行止。
“回阮中堂,後學也不過是胡亂揣測罷了,只是……”那曾子城看到阮元真實樣貌,卻也多了幾分羨慕之情,向阮元道:“後學今日得見阮中堂真容,實乃不勝之喜。中堂是至福之人,一生皆可安享太平,即便偶有兵禍,中堂亦能避而去之。朝廷能以中堂為宰相,足見朝廷有得人之明。”
這番話說得出來,阮元確也有些訝異,因為上一個能夠說他“有福”的人,正是四十五年前的乾隆。
“是嗎,看你樣子,確也不似作偽。所以,你也是江寧陶總制下屬的幕僚,和他二人一並前來京城參加明年會試,是嗎?”阮元也向曾子城問道。
“阮中堂,伯涵就是湘鄉的一個普通舉人,家裏幾代務農,方出了他父親一個秀才,後來又有了餘錢供他讀書,我們也是上一次會試同住湖湘會館,方才認識的。”胡林翼也向阮元解釋道,只是看著曾子城模樣,胡林翼卻也有些好笑,不由得向他打趣道:“不過伯涵啊,看你這背書的樣子,我倒是納悶了,你說你這看面相,看一個準一個,你應該很聰明才對啊?怎麽轉過年就要考試了,你卻還在這裏背書呢?這些東西對於你而言,應該早就滾瓜爛熟了才是啊?”
“這……潤芝兄,我……我不是怕自己記不住嘛?”曾子城也向胡林翼笑道。
“你這個人啊,我看就是太緊張了,上一次會試方才落第。這再過一個月就是道光十六年了,按我的辦法,早就不讀書了。你那《二十三史》呢?你不是還說每天要讀十頁嗎?你在這兒反反覆覆的背那幾句話,什麽時候有空去看那十頁史書啊?”胡林翼卻是不依不饒,繼續向曾子城問道。
“二十三史?”阮元聽到這幾個字,卻也有了興趣,清代正史素有“二十四史”之名,但其中的《舊五代史》是邵晉涵所輯錄,原本已佚,是以許多書肆售書,便不將《舊五代史》列入,其它各部加在一起,便是二十三史了。念及讀史之事,阮元也向曾子城問道:“二十三史若是完整的一部,少說也要擺滿半個書架啊?你入京趕考,也帶著這些書嗎?”
“回阮中堂,後學……後學確實都帶著。”不想這曾子城對於《二十三史》竟是格外看重,向阮元道:“後學出身務農之家,家裏藏書不多,湖南全省也只有岳麓書院多有藏書,後學先前應舉,也自知讀書太少,不能和江南的同學相比。是以去年落第歸家時,便即在江寧府買下了一套《二十三史》,想著若是每日讀上十頁,定然會有進益,此後再入京城,便也一直帶了過來。”
“每日讀十頁,你這辦法,倒是……”阮元自幼便由父親教授《資治通鑒》,自己對史書也頗有興趣,是以從來不會苛求每日讀書之數,只是隨心所至,若要歇息,便即放上書簽,日後再有閑暇就繼續閱讀,這種每日強行規定讀書頁數之法,雖然也可以使學識日漸增益,卻未免有些苛刻。想著曾子城還要準備會試,便也向他勸道:“伯涵,求學之法,在於不拘一格,你如今在京應舉,行路不便,若是只備下一部《資治通鑒》,也自有十八史之用。還有,潤芝方才說得也對,若是一直背書,未免有些拘執,卻也要旁通各類經典,方能在應舉時從容不迫,你且去尋一部《儀禮》亦或《公羊》再看一看,說不定能夠觸類旁通呢?”
“謝阮中堂賜教,只是……學生所背乃是程朱正註,這《二十三史》亦是高宗皇帝欽定之書,想來還是要先鞏固根基,再行旁征博引,方為讀書正道啊?”曾子城卻有著自己的想法。
“這……”阮元一時卻也無言以對,不知這曾子城為何明明頗具才智,卻一直自我設限,不似自己少年時讀書那般通達。或許確如胡林翼所言,曾子誠出身實屬寒微,不能和江南書香世家相比,而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寒門子弟,步入士林之後,一時間也難以完全融入,是以他們往往會格外標榜最為“正確”的那些觀念,這樣才更容易被士林接受。
“阮中堂,是後學們疏忽了,您看,咱們今日請您前來,本來是為了聽您講論學海堂定制之事的,怎麽伯涵一來,您還跟他聊上了?”這時倒是左宗棠想起了最為關鍵的書院一事,也向曾子城道:“伯涵,你也過來聽聽,阮中堂昔年在廣州建立學海堂,如今仍是學人輩出之地,你不是也想著以後若是有了機會,要回湘鄉也建一所書院嗎?或許你聽了阮中堂之言,還能有些進益呢。”
“好啊,那我就給你們講講學海堂定立章程的事吧。”阮元看著三人都願意聽自己講論學海堂舊事,自也多了幾分興致,便即言道:“學海堂昔年創立,第一件要事便是籌措經費,像學海堂這樣的書院,是我等督撫大吏自創,若是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源,縱使一時興盛,終究不是長久之策。籌措經費主要有兩個辦法,一是大吏募捐,此後交由商人生息。二是籌措學田,以田間地租所入補貼學校開支不足……”
“阮中堂,後學先前聽見一件大事,是有關先前兩廣總督盧敏肅盧大人的,不知中堂可否知悉?”胡林翼聽阮元說起學海堂,卻忽然想起來盧坤,這時他已被道光加賜謚號敏肅,便即向阮元問道。
“不知是哪件事?”阮元也向他問道。
“是……鴉片馳禁之事。”胡林翼見阮元似乎依然不知,便也解釋道:“後學和季高入京之時,便即聽聞兩廣盧敏肅公,病篤之際向皇上上了一份遺折,那上奏中言道,如今鴉片在廣州勢難再禁,是以朝廷最好的辦法,乃是開放鴉片之禁,同時讓海內諸省自行栽種鴉片,抵禦洋煙,不知此事中堂可有耳聞?”
“什麽……馳禁?!厚山他……敏肅公他怎麽會向皇上上奏這樣的事呢?”阮元聽了胡林翼之言,卻也大驚問道:“潤芝,你說的事,我在朝廷之中並無耳聞,而且禁煙的事我也略知一二,敏肅公在廣州的時候,對鴉片一直是嚴加查辦,從不留情的啊?如今他染病故去,卻為何……為何要將自己督粵之時所為,盡數顛倒了呢?”原來,盧坤所上《粵士私議》僅為奏折之中的附片,並不在正文之中,道光看過附片,便即認為所謂馳禁之言,其實只是少數廣東士人的一種私下言論,不成氣候,也無需在意,便即在如常批覆了奏折正文之後,將附片原樣送還盧坤。這一番上疏試探,並未引起道光註意。
“是啊,潤芝,我看阮中堂說得確實不錯,這鴉片煙流毒天下,別說廣州了,就算是那江寧府,就算是這四九城,裏面多少人抽煙抽得連路都走不動了,如此毒物,天下讀書人只恨不能嚴加禁止,卻為何還要馳禁呢?我想,無論敏肅公生前作何念想,總之阮中堂都不知道這件事,那應該是皇上也沒同意,皇上都不同意,這什麽馳禁之言,便即聽聽,也就過去了。”左宗棠聽說阮元並不知盧坤有所謂“馳禁”之言,便即揣測道。
“季高,如今之勢,不是盧敏肅公一人之言可以遏止了,是朝廷之中,我聽說也有人有了馳禁之念,眼看敏肅公上疏無果,或許……或許他們就要聞風而動了!”胡林翼也向各人說道:“前幾日我在茶館裏喝茶,就聽見幾個廣東舉子在一起商量這件事。看樣子,敏肅公的上疏皇上並未公之於天下,可是廣州那邊的風聲,早就到了京城了。他們還說,朝廷裏至少有幾個京卿,是願意支持馳禁之論的,只等時機成熟,他們就會上疏請皇上議決此事。這樣說來,敏肅公有沒有上疏皇上,皇上是何答覆,那都不重要了。阮中堂,朝中竟是何人有此等念想,準備上疏馳禁呢?”
“這……我回京不過數月,馳禁之事,確是不清楚了,可是……”阮元聽著各人說起馳禁之言,心中也自是疑惑重重,鴉片至毒,至少官場之中,當是人所共知,可如今卻有人寧願違背常識,也試圖改變舊有的嚴禁鴉片之令,其中深意,又是如何呢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